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感动人物 > 平凡的伟大
平凡的伟大
赵一曼唯一的儿子,拒领母亲抚恤金,自缢而死,遗言感动无数国人
2021-3-1 8:44:50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烈士之迹

1905年十月,赵一曼出生在了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小孩,家里靠父亲给人看病治病挣钱。她的父亲李鸿绪曾是个监生,后来自学了中医,开始以一个郎中的身份谋生。李鸿绪深知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尽管家里有九个孩子,但李鸿绪还是尽量供他们都上了“私塾”。

赵一曼的成绩很好,从小就是个懂事乖巧聪明伶俐的女孩子。赵一曼的大姐夫是郑佑之,是早期的中共党员,长期投身于革命建设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赵一曼耳濡目染,发自内心的钦佩那些热血努力的中共党员,也渴望成为一名革命活动家。在1924年的时候,在她的大姐夫郑佑之的极力推荐下,赵一曼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当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赵一曼在学生时代因为表现极其优秀,她经验丰富,为人和善,有责任心,一度被推选为就读中学的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1926年,赵一曼被推选成为了当地的妇联常委会主席,不久后,宜宾特别支部成立了,赵一曼的身份也由一位青年团员转变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同时还担任了当地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烈士之伟

1931年,恐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赵一曼被调到了沈阳。战争的压力传到了每个人身上,尽管事态紧急,赵一曼仍然在控制自己保持冷静,临危不乱。她深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稳住人心,团结一致,于是赵一曼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并组建了一支农民游击队,并极力配合正在作战的抗日部队。在赵一曼的领导下,她率领的游击队在当时获得了一致好评,常在重要关头发挥很大的力量,也给了日伪不轻的打击。

赵一曼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人民群众对她很熟悉,知道她原名李坤泰,于是亲切地称呼她为“瘦李”,有时候会喊她李姐。和赵一曼一起共事的同志也很信赖她,常打趣赵一曼是他们的“女政委”。这样一个有勇有谋,临危不乱,深得群众的人心的党员赵一曼意料之中的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幸地事发生了,1935年11月,敌方人员谋划已久,找准机会逮走了在战场上的赵一曼。日军在赵一曼身上所做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常达几乎一年的精神上和身体上非人的折磨让一直以坚强著称的赵一曼奄奄一息。可是尽管如此,赵一曼仍然没有向敌方投降。当时的主要行凶者甚至咬牙切齿称赵一曼简直就是一块铁,无论怎么折磨都没从她身上挖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敌军从她嘴里逼问不出一丝情报,也不会将赵一曼这么一个有用的人物再放回去,于是决定对赵一曼施以极刑。赵一曼的生命结束在1936年8月2日,在行刑前,敌军绑着她“游街示众”,赵一曼仍高声呐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含泪留下了一纸遗书便英勇就义了。

在赵一曼被俘前,就已经结婚生子了。她和丈夫陈达邦认为此时正是革命的关键时刻所以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将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宁儿”寄养在大哥陈岳云家里。赵一曼在遗书里也说了很多关于宁儿的事。但令人唏嘘的是,一直到赵一曼被执行枪决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遇害了,赵一曼在遗书中重点关照的宁儿也不过才7岁的年纪。

宁儿全名陈掖贤,因为一直住在大伯家,父母又投身于革命事业,所以陈掖贤几乎没有跟父母接触过,长期以来性格也变得内向了,不爱与外界交流。终于在1950年,陈掖贤和他的姑姑陈琮英相认了,据陈琮英所说,她找陈掖贤找了很久。姑侄相逢,陈琮英给了陈掖贤许多关爱,并询问陈掖贤愿不愿意去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就这样,陈掖贤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不久后,陈掖贤的父亲陈邦达也费尽波折找到了他,一家人陆陆续续都联系上了,但母亲赵一曼却一直都杳无音信,这不可避免的让一家人感到担忧。

烈士之缅

陈琮英拿着赵一曼以前的照片到处询问,终于有一天碰巧遇到了赵一曼以前的战友,在战友的告知下,陈琮英才后知后觉牺牲的烈士李坤泰就是他的弟妹赵一曼。当这个消息传到陈家人耳里时,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尤其是陈掖贤,更是直接痛哭不已,对于他来说,和父母相聚一直是深埋在心里最重要的愿望。在1954年的时候,陈掖贤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通知,在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母亲赵一曼烈士留给自己的最后的遗书,不由得悲上心头,为自己拥有这么一个英雄母亲而自豪,却又为自己接触她太少而遗憾。

陈掖贤格外郑重地将母亲留下的遗书誊抄了一遍,每每看来,都会勾起陈掖贤一波又一波地情绪。1955年的时候,陈掖贤收到了国家的通知,让他去领赵一曼烈士的抚恤金并办理先烈子女证明,这些统统都被陈掖贤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不愿意动用他母亲用生命换来的钱,对他来说任何财物证明都不能与母亲的生命相提并论。

因为成长环境原因,陈掖贤的性格本身就偏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也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在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他在自己的房间自杀了。他给自己的女儿陈红也留下了两份东西,一份是自己手抄的格外珍重的赵一曼的遗书,另一份就是他留给自己的女儿的嘱托:不要摆烈士后代的架子,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百姓。

结语

陈红女士至今还对父亲陈掖贤的耳提面命印象深刻,即使自己的生活很困难,也没有以自己奶奶赵一曼先烈后人的名义为自己谋取私利,而她也这样叮嘱过自己的后代,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不仅是他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也要感恩先烈,感恩他们用满腔热血和一片赤子之心守护了这个国家。

上一篇:8旬抠门教授为贫困生捐款70万:二手单车骑26年,一件衣服穿18年
下一篇:保姆照顾已故雇主病儿13年 为治病上街乞讨筹款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版权所有:感动网 2006-2022
感动  感动吧  感动网  感恩网站  感动网站
豫ICP备10023733号